• 古莲花池
  • 白石山风景区
当前位置: 易县 > 特色行业

“稳就业”托起易县农民的“小康梦”-凯发k8国际手机app下载

来源: 长城网  作者:乔娅 吴苗苗
2021-07-15 11:34:28
分享:

  长城网记者 乔娅 吴苗苗

  就业问题,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,另一头连着百姓的饭碗。

  清明节假期刚刚结束,记者来到河北易县,发现家门口已经成为很多农民增收致富的主阵地,而政府安排的公益岗位则为脱贫农民稳定脱贫带来了希望。稳就业“组合拳” ,不仅让老百姓端稳了“饭碗”,也增添了同心奔小康的“底气”。

  现场一:技能培训促就业,共奔小康“不掉队”

  4月6日,在位于易县的河北诚瑞轩珠宝首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,一根根粗细不同的彩色丝线,被工人们编织成精美的饰品,被赋予平安、喜乐、吉祥的寓意。

  河北诚瑞轩珠宝首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“绳饰手作”公司。在公司打工的沈春兰今年47岁,是易县流井乡全山庄村的脱贫户。

  “手工编绳劳动强度不大,技术容易掌握,工作时间灵活,非常适合农村妇女就业。”沈春兰告诉记者,2018年,公司派出手工师傅来到全山庄村,对村里的居家妇女进行一对一手工编绳培训。自己只用了一周时间就熟练掌握了编绳的技能,如今一个月能收入一千多元。“干活快的妇女,一个月挣3000多元,还不耽误干农活。”

  河北诚瑞轩珠宝首饰制造有限公司内,员工们正在制作编绳。王斌 摄

  “我们优先聘用农村妇女、残疾人,并吸纳附近村镇有编织技艺的妇女加入公司。”河北诚瑞轩珠宝首饰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董新瑞告诉记者,他们通过大力发展“居家经济”“炕头经济”,已经在多个村开展免费编织培训,引导农村妇女利用闲散时间学习手工编织。目前,全县有11个乡镇20多个村的居家妇女加入到手工编绳的队伍中来。

  董新瑞正在研究新款编绳饰品。王斌 摄

  现场二:公益岗位促增收,小康生活有盼头

  距离易县县城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,是林木葱茏的清西陵景区。4月7日一大早,61岁的齐和平就起身了,在景区周围转来转去。从2019年起,他身穿红色马甲,随身携带防火工具,坚守在护林工作第一线。

  齐和平正在公益岗位上工作。王斌 摄

  齐和平是易县西陵镇太平峪村的村民,也是一名脱贫户。“你看我现在走路不方便,这是因为之前患病留下的后遗症。村里考虑到我的情况,为我提供了防火员的公益岗位。”齐和平告诉记者,自己当防火员每年收入3600元,加上低保补助和妻子打零工赚的钱,每年家里能有两万多元的收入,除去一家三口的日常开销,还能存下一笔钱,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。

  用好乡村公益岗,兜底安置稳就业。近年来,易县统筹开发养路、护林、护草、保洁、生态管护等扶贫公益性岗位,予以托底安置,进一步激发农户的内生动力。目前,全县安置贫困劳动力4918人。

  现场三:“云端”送岗保就业,阔步迈上小康路

  4月7日,位于易县梁格庄镇的河北瑞熠天淀粉制造有限公司内,总经理苑文玉正在和工人们一起将公司生产的粉条和淀粉进行分拣、装车。瑞熠天淀粉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加工、销售薯类淀粉、水晶粉条、杂粮粉等产品为主的企业,日产淀粉8吨、粉条5吨。

  “从去年开始,我们公司出现了用工难问题,相关部门了解到情况后,出台了帮扶政策,并帮我们发布线上招聘信息。”苑文玉告诉记者,通过政府搭建的招聘平台,目前有8名脱贫群众在公司工作,每人每月能收入3000多元,既增加了脱贫户的收入,也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,达到了双赢的目的。

  政府搭台,企业参与,群众受益。去年以来,易县多次启动“云端”招聘,组织线上招聘活动3场,发布就业招聘信息461条,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;除专项活动外,易县还通过线上发布用工信息20余次,提供用工岗位1万余个,达成就业意向215人,入职成功155人。

  易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科员王晓亮表示,下一步,易县将建立稳定就业增收机制,围绕“三有”(有技能、有市场、有岗位)目标,大力发展劳务经济;通过对脱贫人口开展订单、定岗、定向式培训,实现技能准、就业稳;通过扶贫车间、公益岗位、企业吸纳等方式,促进贫困劳力就地就近就业,在小康路上阔步前行。

关键词:奋斗百年路,小康,农民责任编辑:马书广

推荐阅读

网站地图